Toggle Menu

关于对《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1-01-28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成果权益

第三章  转化实施

第四章  政府支持和保障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条例的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转化活动基本原则】 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作用,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第四条【政府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落实。

本市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研究、协调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制定、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目标和措施。

第五条【部门职责】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市发展改革、教育、经济信息化、财政、人力社保、人才工作、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国有资产、金融工作、知识产权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工作职责,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工作。

第六条【交流合作】 本市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与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本市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交流与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网络和平台,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在本市聚集、转化、交易。

本市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服务和保障中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第七条【科技奖励】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成果权益

第八条【保护各方成果权益】 本市建立健全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机制,积极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尊重、维护和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中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九条【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自主转化权】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实施转化,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者备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留归本单位。

第十条【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未形成知识产权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投资、入股等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同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

科技成果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一条【科技成果完成人自主转化权限】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持有的职务科技成果具备转化条件,该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实施转化或者在不变更权属的前提下,与科技成果完成人依法签订协议由科技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双方未能签订转化协议且单位未组织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所得收益归科技成果完成人。

第十二条【奖励报酬的标准】  科技成果完成单位转化其持有的职务科技成果,应当按照以下标准对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单位另有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可以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二)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可以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三)将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从开始盈利的年度起连续五年内,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五年奖励期限满后依据其他法律法规应当继续给予奖励或者报酬的,从其规定。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的支出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第十三条【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奖励和报酬规定】 在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所属的具有法人资格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正职领导可以依法获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获得股权激励;担任其他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可以依法获得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单位应当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开公示制度。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所属的具有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在担任现任职务前因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股权,在任职后应当及时予以转让,逾期未转让的,任期内限制交易。限制股权交易的,在本人不担任前述职务一年后解除限制。

第十四条【财政资金项目转化权】  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应用类科技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在合同中明确项目承担者的科技成果转化义务和转化期限等事项。项目承担者在约定转化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项目主管部门有权组织实施转化。

第三章  转化实施

第十五条【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符合本单位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明确科技成果的登记备案、转化实施程序、收益分配、组织保障、异议处理等内容。

第十六条【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专门人员负责下列工作:

(一)受理科技成果研发信息披露报告;

(二)分析科技成果应用价值;

(三)拟定科技成果权利分配及转化方案;

(四)自行组织或者指导、协助科技成果完成人开展科技成果后续试验、开发;

(五)申请、保护和管理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

(六)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其他工作。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入,在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本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的运行发展。

第十七条【高校院所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制度】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健全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对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勤勉免责制度】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相关负责人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履行了民主决策、信息公示、合理注意和监督管理等勤勉尽责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决策责任。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科技成果对外投资实施转化活动,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且没有牟取非法利益仍发生投资亏损的,经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后,不纳入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高校院所与企业人才交流】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可以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企业科技人才兼职。科技人员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经所在单位同意,通过离岗创业、在岗创业或者兼职等方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取得合法报酬。

本市支持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和研究生科研实践等教学科研基地,共同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第二十条【应用类项目的企业主导作用】 对利用本市财政资金设立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独立或者联合研发机构、高等院校共同承担项目研发和实施成果转化。

第二十一条【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本市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市有关规定通过财政资金资助、奖励、补贴、后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

(一)承接转化重大创新项目;

(二)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三)承接转化科技成果,形成重点新产品;

(四)参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仪器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第二十二条【国有企业考核制度】 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市属国有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等情况列入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市属国有企业当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可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

第二十三条【产学研合作机制】 本市鼓励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共建产学研用联合体,通过技术创新联盟、博士后工作站等产学研用合作方式,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活动。

第二十四条【新型研发机构】 市人民政府布局建设的世界一流新型研究开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用一体化,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等创新活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本市鼓励新型研究开发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在人员聘用、经费使用、职称评审、运行管理等方面享有更大自主权。

第二十五条【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市、区人民政府鼓励设立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服务:

(一)科技成果信息的搜集、筛选、分析、加工;

(二)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交易代理;

(三)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与分析;

(四)科技成果推介及与产业技术需求对接;

(五)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等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训;

(六)科技成果转化其他服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关服务规范,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技术交易市场】 本市加强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为技术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场所、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技术评价、中试孵化、招标、拍卖、挂牌等综合配套服务。支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搜索、技术评估、技术定价、技术预测等服务,强化技术交易信用和利益保障。

第二十七条【转化服务机构的跨境跨区域服务】 本市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开展跨境、跨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在不涉及国家安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开展技术合作、技术贸易,引进、消化和吸收境外先进技术。

本市鼓励国际、国内其他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在本市设立分支机构,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

第二十八条【转化中的试验开发服务】 本市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基地、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提供技术集成、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系统化和工程化开发、技术推广与示范等服务,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优化科技成果市场供给。

第二十九条【科技企业孵化机构】 本市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孵化机构,为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孵化场地、创业辅导、中间试验、研究开发与管理咨询等服务,并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成果转化年度报告】 本市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向其主管部门提交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市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核后的年度报告报送市科学技术、财政行政部门。

国家在本市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抄送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年度报告作为对上述单位实施绩效评价或者予以财政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汇交】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和科技成果信息系统,依法向社会公布科技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

利用本市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应当在项目结题时向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科技报告,并按照规定将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汇交到本市科技成果信息系统。

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的管理、使用办法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章 政府支持和保障

第三十二条【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本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内部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成果筛选与专利布局、中试熟化与成果承接基地建设、购买社会化专业服务等活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三十三条【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成果转化】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通过下列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一)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符合本市城市战略定位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建立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社会资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前期项目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三)通过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银行、保险机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

第三十四条【政府采购】 本市建立健全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制度,通过政府首购和订购等方式,采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本市支持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市场业绩为由限制其参与资格。

第三十五条【科技成果考核评价】 市科学技术、教育、财政、规划与自然资源、人力社保、卫生健康等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对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考核评价、土地保障、财政资金支持等的重要依据。

市人力社保等部门应当会同市科学技术、教育等行政部门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体系,设立知识产权、技术经纪等职称专业类别,并将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值、利润等经济效益和吸纳就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因素。

第三十六条【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培育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人才。

对于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市人才工作、科学技术、人力社保、卫生健康、教育等行政部门按照本市人才引进、积分落户等有关规定为其申办本市户籍提供支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在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待遇。

对于本市引进的外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市人才工作、公安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办理入境签证、居留许可和就业许可时,简化程序、放宽条件、提供便利。

第三十七条【科技资源开放】 本市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向社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

利用本市财政资金建设、购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应当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鼓励和支持利用非本市财政资金建设、购买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施等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中小微企业、创业者通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使用上述科技资源的,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过科技创新券等方式予以补贴。

第三十八条【应用场景服务】 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制定应用场景建设有关规划和政策,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所需的应用场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本市测试、试用、应用,并依法提供其所需的数据开放、基础设施、技术验证环境、检测标准、示范应用等服务,为其在本市落地提供便利。

第三十九条【诚信制度】 本市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诚信档案制度,记录科技人员和承担单位的项目完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并将其作为对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承担科技项目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信用优良的承担单位参与政府科技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

第四十条【京津冀合作】 本市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与津冀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津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以及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

第四十一条【军民融合推动成果转化】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与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对接的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体系,创新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机制,促进军用、民用科技成果相互转化。

本市支持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围绕国家安全和国防科技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全局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建国防关键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第四十二条【各区保障配套】 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制定导向明确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加强住房、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提供配套服务,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成果落地转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指引条款】 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弄虚作假的法律责任】 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相关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奖励和荣誉、诈骗钱财、非法牟利的,由政府有关部门将其行为记入诚信档案,依照管理职责责令改正,取消该奖励和荣誉,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未履行报告义务的法律责任】 利用本市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的承担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科技报告、汇交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的,由项目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科研诚信档案;取消承担单位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三年内申报财政资金支持科技项目的资格。

本市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未依照本条例规定提交科技成果转化情况报告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四十六条【高校院所及工作人员的责任】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理:

(一)未按规定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的;

(二)未公示协议定价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异议处理程序和办法等内容的;

(三)阻碍科技成果完成人依法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拒绝提供相关技术资料的;

(四)未按规定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给予奖励、报酬或者公示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情况的;

(五)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占他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

违反前款第(五)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转化服务机构及人员的法律责任】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实验结果或者评估意见等欺骗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一方串通欺骗另一方当事人的,由政府有关部门依照管理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概念内涵】 本条例所称科技成果包括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新药、设计图纸、配方、样品、数据等成果。

本条例所称职务科技成果净收入是指转让、许可收入扣除相关税金、维护该科技成果的费用、交易过程中的评估、鉴定、谈判等费用后的余额。

第四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及技术开发等活动的适用】 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第五十条【施行日期】 本条例自  年月 日起施行。


关于《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的说明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任期内完成制定、修订的法规”项目。《条例》已于2018年11月30日经市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主任会议审议同意立项,并列为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草案送审稿。现将起草情况说明如下: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一)制定《条例》是坚持和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迫切需要。

科技成果转化既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打通科技成果供给和转化渠道,才能将首都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本市构建高精尖产业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二)制定《条例》是更好贯彻国家上位法,加强本市科技立法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实施,主要聚焦于促进制度,对于法律规定偏向于原则性和指引性,仍不能涵盖科技成果转化所涉及的全部法律关系。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制修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地方性法规。本市长期以来缺少地方性法规予以保障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目前急需根据实际,制定与上位法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本市科技法治体系建设。

(三)制定《条例》是解决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障碍和突出问题,实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迫切需要。

本市科技成果转化诸多主体间的利益诉求和权责关系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度障碍,需从地方立法层面主动作为,实现突出问题制度解决、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另外,近年来,本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改革政策探索,形成了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有必要在立法层面予以固化。

二、起草工作情况

为加快推进起草工作,市科委、市司法局与市人大相关工作部门联合成立立法工作组,按照“问题引导立法,立法解决问题”原则,针对市人大立项意见书提出的重点问题,开展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高校院所、企业、转化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专家、相关协会以及本市有关部门的意见;对于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等重难点问题,专门委托中国政法大学、中科院战略研究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在充分研究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草案送审稿。

三、立法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立法思路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部署,以为促进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为目标,坚持改革导向、适应科技创新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适度超前制度安排,立足北京首善之区和创新发展需求,解决成果转化政策不协调、不一致瓶颈问题,同时强化制度前瞻考虑,体现北京改革先行优势。

起草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国家法律在本市实施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本市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以实现“有的转”(解决源头问题)→“有权转”(解决动力问题)→“愿意转”(解决积极性问题)→“转得顺”(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为主线进行相关制度的设计和突破。

(二)主要内容安排

草案送审稿共六章50条,在章节体例安排上充分体现和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坚持市场导向和注重保障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的导向,分为总则、成果权益、转化实施、政府支持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

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系统构建成果转化权益体系,充分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中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是,落实国家要求,以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积极性为核心,探索科技成果权益改革。草案送审稿围绕激励科技人员转化积极性规定了两项制度:一是为了更有利于成果转化,政府设立的高校院所可以将其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未形成知识产权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等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成果完成人(第10条);二是对单位未将知识产权等权利给予完成人,又怠于实施转化的情况,规定成果完成人可以与单位签订协议实施转化,单位拒不签订协议的,完成人可以在告知单位后自行实施转化(第11条)。

二是,对于财政资金设立的应用类科技项目,规定了项目主管部门的实施转化权。为保障项目成果得到转化应用,草案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在合同中明确项目承担着的转化义务和转化期限,项目承担者无正当理由未实施转化的,项目主管部门有权组织实施转化。(第14条)

三是,细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和报酬等收益分配制度。针对实践中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中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草案在《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收益分配比例、收益不受工资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限制等内容。(第12条)

四是,明确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奖励报酬规定。为解决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奖励报酬无依据的问题,规定了担任各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奖励报酬的方式、限制。(第13条)

2.提升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动力,推动高质量成果向市场供给。

一是,草案要求高校院所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专门人员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第15、16条)

二是,要求高校院所健全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考核评价制度,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对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解决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科技人员职称评定难的问题。(第17条)

三是,规定了成果转化活动中的勤勉尽职免责制度,解决高校院所相关负责人的后顾之忧。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的高校院校相关负责人不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而承担决策责任,投资亏损的,经相关部门审核后不纳入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保值增值考核范围。(第18条)

3.发挥企业的成果转化主体作用,激发企业成果转化活力。

一是,规定利用本市财政资金设立的具有市场应用前景、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要发挥企业主导作用,鼓励企业独立或者联合高校院所承担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第20条)

二是,支持企业加大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经费投入,对于企业承接转化创新项目、参与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等活动给予支持,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成果承接能力。(第21条)

三是,为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动力,规定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绩效情况列入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市属国有企业当年对科技成果转化经费投入,可以在经营业绩中视同利润。(第22条)

4.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构建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

一是,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通过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研发、成果应用和推广等活动;市政府布局建设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第23、24条)

二是,规范、保障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公共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技术交易市场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第25、26、27、28、29条)

5.完善了政府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是,明确市区政府及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责,建立促进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创新政策的协同,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第4条)

二是,通过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体系,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的成果转化前期项目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机制等方式。(第33条)

三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针对技术转移专业队伍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机构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对引进外省市、外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规定了支持措施。(第36条)

四是,为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等在本市应用,规定政府建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向社会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通过政府首购、订购的方式,采购新技术、新产品;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在本市测试、试用、应用提供所需的应用场景服务。(第34、37、38条)

五是,规定各区应当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产业特点,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条件,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成果落地转化。(第42条)

6.明确了有关概念内涵和适用范围。

一是,明确科技成果的范围和净收入的含义。根据成果转化实践的需求,草案采取列举的方式明确科技成果的种类,包括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局设计、植物新品种、新药和医疗器械、设计图纸、配方、样品、数据等。(第48条)

二是,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可以适用条例。根据本市实际以及创新主体实际需求,明确规定将本市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的成果转化活动纳入本条例适用范围,同时明确科技转化活动中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活动也适用条例。(第49条)

  • 全方位风险提示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障资产安全。
  • 安全高效
    提供正规合同和发票,保障信息安全,1对1服务高效便捷。
  • 一站式服务
    从公司核名到风险防控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共性需求。
  • 专业团队
    全程由专业法律和财税团队为您服务。

>

>